海宁运用信息化思维,以物联网、AI技术为支撑,通过物体互联、信息互联、价值互联,进一步释放数据潜能,满足行业应用和监管需求,助推餐饮单位内部管理更加优化,执法部门监管方式向新发展。目前,已在部分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开展试点。
巧引物体互联技术,夯实智慧监管基础设施。立足餐饮服务操作规范要求,梳理出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关键点。秉持资源最大化利用原则,在不更换餐饮单位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芯片技术研发监测食品安全风险关键点的终端物联元器件。目前,已开发出监测员工晨检、手部消毒、食材验收等10余个点位的智能物体,并配套感应报警、语音提示、视频抓取三个层级的预警设备。
搭建信息互联平台,打通智慧监管数据经络。创设“AI食品安全预警协管平台”,设置食材采购、人员管理、清洗切配等多个模块,智能物体感知到大量数据可以实时传输至该信息系统,破解以往因人工采集录入而引起的数据失真、迟缓等问题。同时,通过各智能物体所获数据的横向跨模块运算和纵向跨层级汇聚,真正实现大数据存储分析,有效指导食品安全管理。经过半年多不断完善,平台已从1.0版的12个数据条目上升到2.0版的23个数据条目。
依托价值互联优势,满足餐饮主体行业需求。在服务于监管的同时,从帮助餐饮主体优化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智能物体感知能使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精准记录,解决餐饮行业历来内部管理人员考评“卖面子”、受益分配不对等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再单纯依靠职位而更注重动态行为,为先进餐饮管理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比如试点的海宁卫校食堂,以往的管理中厨师长往往碍于面子对从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没有及时制止,或者因忙于做菜而无暇管理整个操作流程,现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