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海宁解决民生小事推动主题教育抓细抓实”一文,点赞海宁把解决民生小事作为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实施向互联网“借智慧”、向第三方“借力量”的餐饮治理新模式。
前期,海宁市从主题教育调研中发现,全市4000多家餐饮店中有四分之三从事外卖经营,外卖日订单量高达4万份次。针对外卖行业主体量大面广、“不见面交易”、投诉举报高发等难点、痛点问题,海宁市场监管部门创新组建一支50多人的社会化“专业监督团”,每月对餐饮单位进行地毯式监督检测,相关图文数据实时通过手机传送到“食安信”微信公众号和“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上,以“脸谱”等级实时公示,引导消费者“跟着笑脸找美食”。同时,与知名订餐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连续3次“黑脸”的餐饮店将在订餐平台上受到压缩配送范围甚至下架的处罚。
截至目前,海宁已实现4620家餐饮单位亮化等级实时公示,“专业监督团”累计评估督导餐饮服务单位2.4万余家次、经督导提升成效明显的餐饮单位达653家,通过订餐平台实施压缩配送范围或下架处罚462家。我局收到“专业监督团”反馈的重大风险隐患信息567条、跟进执法查处餐饮单位82家次、罚没100余万元,“评估督导+执法监管+信用公示+市场选择”餐饮治理海宁模式进一步建立,餐饮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高分通过省首批食品安全市考核验收,相关做法得到宁波、余杭等多地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