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监管动态
海昌所开启“微监管.红黑榜”餐饮监管新模式
发布人:cy002发布时间:2019-11-27 12:56:11
针对监管人员数量少,辖区范围广,监管对象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海昌所通过划分网格、微信建群、执法通报、发布餐饮“红黑榜”等方式保持与监管服务对象的密切联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落实各类餐饮、食品生产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和节约行政资源,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全所累计检查社会餐饮、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企业食堂等各类食品经营单位494家,发出监督意见书245份,行政处罚168件,对9家问题单位进行责任约谈,依法强制取缔14家,行政处罚数量连续两年翻一番,处罚力度较2018年翻一番。
(一)网格化划分,微信管理定职责。在过去一年,海昌所陆续按照行政区域、责任单位类别建立村(社区)、企业食品安全微信管理网格群38个,涵盖辖区大部分食品安全责任单位。各个村(社区)再根据自身情况将本村(社区)划分为4-5个微网格,网格内以村(社区)委干部以及网格管理员为主体,组建各个村(社区)食品安全资质微网格巡查队,如洛隆社区划分有5个网格,每名网格员都有对应的包干餐饮单位,明确巡查内容与频次,动态掌握经营主体信息,及时反馈市场监管所。截止目前,已通过微网格员收到问题线索18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5份,立案查处2起。
(二)规范化自查,明确责任排隐患。为解决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人,特别是新办证单位“做什么”的问题,海昌所设计制作标准化表格,明确了餐饮单位各项自查义务,建立餐饮单位每周自查制度,要求各餐饮单位每周对照表格将自查结果上传所在网格微信群,未上传的单位列入重点监督对象,并视检查情况调整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制度引导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排查隐患,规范经营生产,截止目前已微信收取自查表格7000余份。
(三)专业化指导,巩固成果强主体。2019年海昌所共组织展开专题培训会11次,培训时间共22天,累计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2147人,微网格食品安全管理员229人次。同时本着“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海昌所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微信号的日常答疑与远程指导,通过微信朋友圈实时发布监督管理政策及解读、办证指南、热点案例、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等资讯,方便各单位了解掌握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大大拉近市场所与服务监管对象的距离。据统计,海昌所已累计通过朋友圈、网格群,发布食品风险警示、转发各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113次,短信平台发送各类宣传短信3万余条。
(四)信息化监管,节约资源提服务。为缩短办证时间,助力“最多跑一次”服务,海昌所通过在从事餐饮服务的经营单位提交许可申请时,发放《餐饮单位【设施、设备等】配置指引表》指导其前期准备工作,现场实地核查后,允许申请单位通过微信上传整改照片等材料,缩短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20191-9月已通过微信完成96家办证单位整改核查。9月份,省局对食品经营许可进行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改革,海昌所在“最多核一次”的框架下,积极摸索网上视频实时核查新办法,在保证办证质量的前提下,目前对一些食品经营风险较低的单位进行了试点。
(五)透明化执法,发布通报促提升。2019年,海昌所在海宁大潮网、海宁日报上,率先开启执法通报模式,连续发布了5期食品检查通报,社会反响非常热烈。执法通报内容包括食品经营户的检查结果、检查中主要存在问题、海宁市第三方督导评价红黑榜、重点问题整改措施等。5期检查通报均在微信网格群、经营主体短信平台进行层层推送。“红黑榜”通报的发布,既方便了食品经营各单位对照问题自查自纠,同时倒逼各单位争上红榜,拒上黑榜,辖区餐饮单位整体情况有大幅好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海昌所将持续加压推进整治食品联合行动,加大网格排查力度,保质量,谋创新,提效率,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海昌所  张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