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幸福的定义
往往落点在餐桌上
同样,乡村振兴的关键事
也离不开吃饭这件事
如今,海宁新人办酒席及各种宴席
很多都离不开家宴中心
截至目前
全市已建成82个规范化农村家宴中心
而今年在里面办宴席
也有了很多新变化
客人用上公勺公筷啦
1.袁花镇双丰村家宴中心
5月30日,在袁花镇双丰村家宴中心的一场喜宴上新人、宾客在喜宴上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就餐,这在海宁属首例。
宴会大厅的每张桌上都摆着一个公筷公勺桶,里面均放着8双棕色公筷,以便大家区分自己使用的黑色筷子。
此外,两位新人不仅带头在“提倡公筷公勺·共享文明餐桌”的倡议书上签名,还在典礼上用公筷公勺为宾客们分餐,用自身行动带动大家一起文明就餐。
这也是海宁开放家宴中心后,海宁第一例新婚夫妇倡导并使用公筷公勺的喜宴。
袁花作为家宴中心使用公筷公勺的试点乡镇,聚焦“一筷一勺一中心”,利用“一书一约一协议”,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落实”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农村家宴中心“公筷公勺行动”。
2.袁花镇红晓村家宴中心
6月3日,袁花镇红晓村的家宴中心举办了一场浪漫的婚礼,也是一场使用公筷公勺的婚宴。
婚宴现场,每张桌上都摆着一个公筷公勺筒,筒里均放着6双原木色公筷,以便和原本使用的黑色筷子区分开。
公勺公筷获得新婚夫妻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做好家宴中心聚餐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签下“公筷公勺”的倡议书,还带头在“使用公筷公勺 践行文明用餐新风尚”的宣传横幅上签名。
自今年3月以来,红晓村积极开展“公筷公勺”宣传,让“公勺公筷 文明就餐”意识深入人心。
接下来,红晓村将利用暑期学生下村落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深入推广公筷公勺,形成“家家知晓、人人使用”的浓厚氛围,让这项新“食”尚落地见效。
家宴中心+文化礼堂
1.袁花镇双丰村家宴中心
5月30日,在袁花镇双丰村家宴中心的一场喜宴上新人、宾客在喜宴上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就餐,这在海宁属首例。
宴会大厅的每张桌上都摆着一个公筷公勺桶,里面均放着8双棕色公筷,以便大家区分自己使用的黑色筷子。
这是2017年,经海宁市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建设的新农村社区配套综合中心,功能上集文化礼堂、家宴服务和居家养老于一体。
家宴中心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投用,当年共举办69场农村家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
“今年10月节假日的场次已经预订满了。”马桥街道食安办负责人说,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预计整个下半年的家宴预订都比较紧俏。
新场农村家宴中心建得好,好在三个方面。
首先,这里的人口集聚度高,集聚率达95%,拥有常住人口3100多人。
其次,设施设备先进,社区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一流标准建设。
第三,这是一个多功能建筑,一楼是文化礼堂,三楼是家宴中心的宴会区;二楼的东西两面,一半是家宴厨房,一半辟做他用。
看红黑榜下单,吃得放心
在社会共治思路下,用“红黑榜制度”收编乡村厨师队伍,开展规范化服务,海宁同样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根据海宁市《农村家宴厨师服务评价规范》,按照分值划分为红榜、灰榜和黑榜。
红榜表示“相对规范”,灰榜表示“存在风险”,黑榜表示“不能使用”。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科长许海东表示,在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上大家就能找到海宁乡厨的红黑榜。
据介绍,每一场农村聚餐都要经过街道食品安全指导员和现场管理员的双重把关。
“两员”不仅要审核乡厨资质,还要对乡厨的现场操作评价计分,进而影响乡厨团队在红黑榜上的分值。一个团队内,乡厨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得分和扣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海宁是全省农村家宴服务管理创新的“样板间”。
截至目前,海宁已建成82个规范化农村家宴中心;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789张,成立农村家宴服务公司39家;催生农村家宴食材配送中心9家,联合组团的农村家宴食材配送服务平台3个,吸纳农民就业超1万人。
从规范农村家宴建设,到“整编”乡厨队伍,再到聚餐食材集中配送,海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两只手”发力,慢慢培育形成了农村家宴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经过审核验收,每家规范化家宴中心的门头上都有个绿色标志,这是海宁市规范化家宴中心的统一标志,慢慢沉淀为海宁农村家宴服务的品牌。
食材集中配送正在成为海宁探索农村家宴产业化服务“破发点”,海宁第四个农村家宴食材集中配送平台正在筹建中。
怎样做好做大农村聚餐的“蛋糕”?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推动建立菜单制定、食材配送、厨师管理、宴庆管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各县(市、区)开展农村家宴产业化、市场化的试点工作。
现在海宁人办喜事都要看看
村(社区)的家宴中心能否排上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