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信息公示
海宁管住“小餐饮”优化“大民生”务实提升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感
发布人:bd001发布时间:2017-07-24 11:47:15
2017年第52期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年07月18日
借力“智慧+”强监管 引入“第三方”促共治

海宁管住“小餐饮”优化“大民生”务实提升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感

衣食住行,生存之本。食之安全,民生大事。海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以着力提升餐饮食品社会治理水平,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着力提升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感为目标,创新监管载体、统筹监管力量、突出风险防控,初步形成以“互联网+第三方+市场配置+执法监管”四个维度为支撑的餐饮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将大数据管理运用到监管过程中,为优质资源“搭台唱戏”,生成多层次、高要求的餐饮消费需求,通过市场规律优胜劣汰,推进餐饮服务单位作为供给侧发生由“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良性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监管效果与良好的社会反响。具体做法如下:

一、大数据管理,打造“智慧+”权威便民信用公示平台

一是“个性化”定制地域特色食品安全网。依托协会开发首个海宁人自己的餐饮食品安全网站“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监管现实与消费者需求定制网站内设模块。目前,网站设置了五个模块:“餐饮安全实时等级”,该模块由“第三方”监督监测人员录入,消费者可以实时查询到餐饮服务单位的基本信息、后厨卫生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等;“新闻中心”,该模块分为监管动态、信息公示、曝光台、食品健康知识宣传等内容;“海宁乡厨”,展示海宁乡厨基本信息,各位乡厨的红灰黑榜及历次操办酒宴得扣分情况;“农村家宴中心”,消费者可以在该板块了解各家宴中心使用情况,并根据预定日历预定使用时间;“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该模块配合海宁市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工作,定期分享学习材料供食品安全管理员自主学习和模拟考试。同时,APP端微信公众号“潮食汇”作为网站使用延伸也已开通,申请注册“潮食汇”商标。按照“百家文明餐饮示范店”创建、“乡厨大赛”等活动计划,特色菜谱展示、优质店家优惠券让利、人气乡厨评选等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将会逐步上线,将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关注餐饮服务质量的食品安全管理因素。

二是“一网通”打破线上线下信息互通桎梏。线上五个模块依据线下监督监测情况进行实时更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查询相关信息。在餐饮安全实时等级模块中,“第三方”监督监测人员以一周一至两次的频率对市区内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覆盖监督监测,并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将餐饮店的食品安全分为四个等级,用辨识度较高的网络表情包来展示:大笑脸表示“优秀”、微笑脸表示“较好”、平脸表示“一般”、哭脸表示“较差”,监测人员将监测结果上传网站后台,后台自动计算并实时对外公示。客户端的消费者就可以在就餐前预先查询目标餐饮单位后厨及日常管理的历次检查情况甚至是后厨卫生状况照片,以核实该店是否符合自己的就餐要求。目前,网站已收录城区餐饮服务单位1721家,“农村家宴中心”40家,备案准入的乡村厨师1176人。

三是“品牌化”树立信息公示权威性。对网站推广实行“品牌化”战略,围绕提升网站知名度与权威性设计了“放心餐饮在海宁”系列活动,联合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展“跟着笑脸找美食,拒绝黑脸餐饮”、“百家文明餐饮示范店”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海宁餐饮食品安全网”在当地消费者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十月份还将组织“海宁金牌乡厨”大赛、“健康时尚海宁味”等互动活动,进一步扩大网站影响力并逐步树立网站信息公布权威性。“百家文明餐饮示范店”创建从接收申请开始已陆续收到180余家餐饮单位的创建申请;网站上线以来,点击率已经破万。

二、大监管概念,引入“第三方”打通社会共治渠道

一是严把人员筛选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嘉兴尚品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第三方”监督监测队伍,第三方机构负责根据“第三方”人员监测数据建立海宁市餐饮服务单位数据分析库,为各家被监测餐饮服务单位生成“DIY”服务指南,提升服务针对性、有效性。“第三方”监督监测队伍首批招选20人,其中9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8人有食品质量与工程、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背景,全部20人均已取得食品安全管理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且具有一定食品安全现场监督管理经验。“第三方”人员以统一“红马夹”形象亮相,对城区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后厨卫生及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情况监督监测,同时对餐饮服务单位餐饮管理水平提升需求进行指导。“第三方”人员4月中旬上岗以来,已经监督监测餐饮服务单位近4300家次。接下去,拟将“第三方”人员招募范围扩大至普通消费者,通过严把身份准入、完善监督考核闭环等形式,进一步开放社会参与渠道,形成监督餐饮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的氛围。

二是严把专业提升关。对“第三方”人员的专业培训贯穿于监测活动全过程。上岗前,全部“第三方”人员均要接受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现行法律法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场监管要点、文明城市创建标准、餐饮服务示范创建标准、第三方监督监测工作职责等,且必须到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现场实务教学并通过考试才能上岗。上岗后,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的方式及时总结监督监测工作,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提升指导。建立问题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由第三方机构为被监测餐饮服务单位建立“一店一档”,载明餐饮服务单位基础信息、风险评估、整改记录等情况,并着重将监督监测过程中拒不配合、屡教不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餐饮服务单位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强化执法检查力度,及时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目前已为1723家餐饮服务单位建立档案,将202家餐饮服务单位列入重点监管范围,排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663个。

三是严把监督考核关。为保证第三方监督监测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第三方”监督监测人员行为,制定出台《海宁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督监测服务绩效考核方案》,以一个季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围绕监测任务完成率、数据提交完整性、数据评价真实性、监测对象事故率、投诉情况等内容对每位监测人员进行考核打分,对于“第三方”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出现配备不符合要求、违规开展工作等情况,酌情扣分,得分情况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设立提升奖,对于任务片区内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明显的,发放一定数额的提升奖。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展第一次考核,考核以现场抽查与纸质档案抽查相结合方式,执法人员随机抽取30家餐饮服务单位按照《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经现场检查,“第三方”人员的监督监测情况基本符合餐饮服务单位现实情况,但是纸质材料存在一定归档错误,已提醒“第三方”人员及时更正。

三、大市场运作,倒逼行业自我提升规范化发展

一是“点带面”,推动网络订餐平台自我净化。针对目前网络订餐平台后续管理乏力、陷入“管理靠约谈 平台不重视”的监管困境,频发冒用地址、证照过期等隐蔽性强的违法违规行为情况,依托“四维支撑”的工作格局,强化对注册网络订餐餐饮监管服务单位巡查力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网络售餐服务单位常规化、动态化监管。同时,以“海宁市餐饮食品网”为点,辐射带动海宁域内各订餐平台严格对餐饮服务单位登记准入,加强对平台内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引导建立良性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网络订餐行业逐步进行自我净化。

二是“先带后”,发挥业内标杆示范引领作用。本着“以创建促规范 以规范树典型 以典型带整体”的原则,力争在年底指导完成5条餐饮示范街、100家餐饮示范店创建。通过示范创建,将一批餐饮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强、食品安全水平高的示范街、示范单位向社会进行展示和宣传,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中起到榜样带动作用。以百家示范店创建为例,有意向申请创建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落实“三常管理”、色标管理标准,且在“第三方”监督监测中6次达到“大笑脸”级别,资质达到申报标准后还须接受大众投票筛选。对于成功创建餐饮示范店餐饮服务单位,“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将在两年内免费对其特色菜谱进行推广,目前已有180家餐饮单位申报创建。

三是“有转专”,专业孵化深挖“第三方”运用市场。将“第三方”队伍运用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近年来逐渐兴起,但如何真正发挥“第三方”作为独立客观的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该市引入“第三方”队伍后秉持着“保持其独立性、强化其专业性、顺应其规律性”等原则,深入挖掘出“第三方”市场需求,“第三方”在当地餐饮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已经显现。目前“第三方”除监督监测职能外,还参与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指导及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服务,今年以来“第三方”共参与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服务9期次,保障人员10900人次,受到普遍认可与欢迎。餐饮服务行业正在逐步显现出对“第三方”人员业务指导的迫切需求,作为帮助餐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可行性手段,助推“第三方”队伍实现“市场化”运作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