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农村家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点赞!海宁农村家宴走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
发布人:bd001发布时间:2021-03-22 16:36:10

立足于满足农村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以前的“乡下摆酒”到现在“家宴服务”,海宁市以农村家宴的优化升级为切入口,先后开展农村集体聚餐服务保障标准化试点,制定一系列配套地方标准规范,着力推动农村家宴服务由旧变新、由散变精,朝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目前,海宁已建成规范化农村家宴中心82个,乡厨市场准入备案1557人,催生农村家宴服务公司39家,与农村家宴市场相关服务公司11个,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万人,2019年海宁农村家宴产业总产值近28亿元。此项工作先后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点赞。




以人为核心 以场所为载体
实现农村家宴规范化

要把农村家宴办得规范起来,关键的两个因素是“乡厨”和“场所”。对此,我市将农村家宴服务纳入经验管理的范畴,要求乡厨建立“两证一照”,即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合格证书、体检健康证明和“农村家宴服务管理”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


另外,鼓励农村家宴厨师与餐饮服务管理公司签订劳务合同,由餐饮服务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签约厨师并承担相应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此外,我市还制定了省内首个《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地方标准,配套以《农村家宴厨师计分评价办法》,对家宴厨师的资质、素质、操作和服务程序作出要求,并对其操作进行打分,根据分数生成“红灰黑榜”。“黑榜”厨师不得进入家宴中心承办酒席,且无法享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赔付,倒逼农村家宴厨师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累计限制黑榜厨师进入家宴中心56人。




针对农村家宴场所,我市制定《规范化农村家宴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把固定式农村家宴中心布点在农村居民集聚度较高的村社,建成后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标准化达标评定。同时补充制定《农村家宴移动厨房配置与管理规范》,提升移动式农村家宴场所的硬件水平。近三年,入驻规范化家宴中心和使用规范化“家宴移动厨房”的农村家宴实现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以标准为基础 以品牌为推手
加快农村家宴产业化


夯实标准规范,加强品牌知名度,海宁农村家宴便有了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从供应商资质、索证索票等多方面规范食材采购溯源标准,同时将食材采购索证索票公示纳入对厨师的积分评价办法。正是这样严格的食材采购要求,催生出了新的市场主体——农村家宴食材配送中心。以海宁潮乡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它是由海宁6家农村家宴服务企业联合投资成立的。集中采购、集约管理推动食材采购降本提质,公司成立当年产值达到1.2亿元。目前这家公司与本地2家农业合作社签约合作,辐射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增收。


另外,我市乡厨协会统一注册“海宁乡厨”品牌标识,向规范实施“农村家宴服务标准体系”的家宴承办机构授予品牌logo使用权。目前共有9家农村家宴服务企业和45名个体乡厨获得logo使用权。品牌价值的提升为其带来实打实的红利,如“金勺子家宴服务公司”的主厨年收入可达20万元,普通切配师的年均收入已超7万元。




为开展乡土菜研发和中餐标准化技术研究,做好海宁本地“老味道”的挖掘、创新与传承,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统筹、海宁市乡厨协会牵头,联合农村家宴食材配送平台、海宁技师学院“名师工作室”,投资250万元设立“海宁乡土菜研发推广中心”。计划用3~5年时间,在海宁主要景区开设连锁“乡厨饭店”,同步提供海宁乡土菜品鉴与农村家宴历史沿革展示,促进农村家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以精品输出为渠道 以信息亮化为手段
推动农村家宴市场化


为进一步规范标准,培养专业队伍,输出精品家宴,我市成立乡厨协会,并开展“金牌乡厨大赛”等活动提升乡厨水平;海宁市技工学校为考核合格的乡厨发放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全市已有397名乡厨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海宁官方媒体“大潮网”力推“品牌乡厨”专栏,讲述“金牌乡厨”发展道路,提高市场对海宁乡厨的认同感。


为打破农村家宴“以口碑介绍生意”的局面,我市还在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海宁乡厨”模块,实时展示全市农村家宴厨师资质信息和食安计分评价状态(即红灰黑榜评价)。另一方面,将建成的阳光厨房的家宴中心纳入全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APP客户端向社会公众开放,让农村家宴厨师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得益于“海宁乡厨”这张“金名片”,部分金牌厨师和家宴服务公司已将业务扩展至嘉兴市外和外省的周边区域。在承办当地家宴的同时,通过与当地企业开展厨师培训、菜品研发、食材配送等领域的合作,部分公司市外业务量已占到总业务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