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监管动态
海宁以农村家宴“共富厨房”翻开共同富裕新篇章
发布人:cy002发布时间:2021-10-29 15:05:17
每逢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举办家宴是农村的传统习俗。以浙江海宁为例,2020年海宁市共举办10桌以上的农村家宴5823场,就餐人数达115万人。近几年,海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享,以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为切入口,以规范、安全、阳光、共享的家宴“共富厨房”为引,走出了一条农村家宴产业共富路。截至目前,海宁已建成的农村家宴“共富厨房”92个,孵化农村家宴市场相关公司48家,带动农民就业超1万人,农村家宴产业2020年产值25.4亿元

一、土厨师变身领头雁

一是场地换新颜。过去农村家宴多在自建房举办,场地简陋,2018年起,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家宴放心厨房的选址、面积、布局、洗消设施、管理制度等均有明确标准要求,阳光厨房全覆盖,建成的规范化家宴厨房全民共享。农村家宴举办场所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极大改善,土厨师不用进城也能享受优质场地资源。

二是就业变创业。在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准入规则下,越来越多土厨师、新乡厨办理经营范围为“农村家宴服务管理”的个体营业执照,从散工、帮工摇身一变成为个体老板,契合乡厨行业从单纯劳务输出到提供食材采购、家宴制作、设备租赁等“一条龙”服务的新趋势。截至目前,海宁农村家宴个体户共785个,催生餐饮服务管理公司48家。   

三是竞争促转型。开展“乡厨大赛”等技能比武活动评选“乡村厨王”和“金牌乡厨”,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农村家宴产业。按照《农村家宴评价服务规范》对乡厨计分,结果生成红灰黑榜向社会公示,倒逼乡厨直面市场竞争、提升水平。此外,建立乡厨职业技能培训“绿色通道”,打通乡厨跨行业流通渠道,全市已有436名乡厨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乡厨也正在朝着高素质、高技能、年轻化、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转变。

二、小厨房孕育大产业

一是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全链条规范农村家宴服务产业后,农村家宴食材配送中心、配送平台应运而生。以浙江潮乡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2018年由6家农村家宴服务企业联合投资2000万元成立,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管理推动食材采购降本提质,当年实现产值1.2亿元。同时该企业和马桥食用菌合作社、蔬菜种养殖合作社签约合作,辐射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增收。

二是品牌赋能做优做精。海宁制定了农村集体聚餐服务标准体系,由乡厨协会统一注册全服务链条的“海宁乡厨”品牌标识,向规范实施体系的家宴承办机构授予品牌logo使用权,合力打造“服务优、质量好、档次高”的“海宁乡厨”品牌。部分家宴服务公司受益于品牌溢价增值效应,得以“走出去”开拓更大市场,增收显著。2020年,海宁利用农村家宴“共富厨房”举办“浙里乡”乡厨大赛,长三角地区200多名乡厨参加活动,推动乡厨从城乡合作向市域、省域合作发展。

三是业务拓展增效增收。农村家宴食材配送中心、配送平台创建之初是配送农村家宴食材,发展到现在业务范围已拓展至社会餐饮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比如学校食堂、银行食堂;受“好日子”影响,不少农村家宴服务公司也探索出员工“两用制”,即工作日员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掌勺或帮工,休息节假日回归农村家宴,以金勺子餐饮管理公司为例,员工“两用制”后主厨年收入近20万,助厨年收入超8万。业务的拓展盘活了企业人力、物力资源,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

三、旧市场焕发新活力

一是吹起文明新风。家宴中心共富厨房已成为农村地区宣传和践行食品安全、节俭办酒、垃圾分类等知识的重要阵地,斜桥镇家宴“共富厨房”助力聚餐新风尚获浙江日报点赞;乡厨成为“清风菜单”、“节俭办酒”、“反对浪费”的倡议者和引导者,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有效改变以往农村家宴铺张浪费,餐厨垃圾乱排放、污染邻近河道等情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掀起新时代文明节俭办酒新风尚,相关做法在海宁日报、读嘉、禾点点等媒体上报道。

二是初探公益回报社会。海宁乡厨正在重塑着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乡厨协会积极参与为老助餐配送餐服务体系,实施“乡厨为老助餐公益服务”项目;疫情期间,海宁乡厨背靠“餐饮寒冬”报团取暖积极自救,助力复产复工进行企业食堂团餐配送,免费为道路卡点执勤人员提供12380份“乡厨特供”爱心餐,价值约18万元。

三是传承弘扬“舌尖上的传统文化”。设立“海宁乡土菜研发推广中心”,开展乡土菜研发和中餐标准化技术研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做好海宁本地“老味道”的挖掘、创新与传承。在景区开设“乡厨饭店”,同步提供海宁乡土菜品鉴与农村家宴历史沿革展示,将农村家宴文化打造成为海宁乡村旅游的一个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