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农村家宴
新春走基层·身边的年味丨特色菜肴香飘千里,海宁乡厨格外走俏
发布人:myw发布时间:2023-01-28 08:50:40
新春走基层·身边的年味丨特色菜肴香飘千里,海宁乡厨格外走俏

  伴着咕嘟咕嘟的响声,一大块一大块琥珀色的海宁缸肉在大锅里沸腾,腾腾热气笼罩了整个锅面;随着蒸柜的打开,一笼屉接一笼屉雪白雪白的宴球映入眼帘,散着扑面而来的清香……




  春节到来,在海宁市长安镇兴城村,村民李强不仅让海宁缸肉、强哥宴球、土羊肉等独具特色的家乡美食满足了父老乡亲“舌尖上的年味”,也让它们香飘千里传递友情,增进了他乡故友对潮城海宁老底子年味美食的了解。



  今年42岁的李强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海宁市乡厨协会的一名乡厨。兔年春节来临,记者一来到他家门口,便发现三口土灶上架着3只大锅,每只大锅里都咕嘟咕嘟地煮着肉。在他家的大厨房里,一身红色工作服、戴着厨师帽和口罩的李强,正熟练地制作强哥宴球;他时而给鱼剔刺绞肉,时而搅拌肉馅,时而刀切火腿,时而在一堆肉皮之上滚晏球,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像是艺术表演……





  厨房后的仓库里,整整齐齐放满了已完成真空包装的待发货的强哥宴球;部分已完成包装的海宁缸肉或土羊肉的包装盒上,还标了发货的地址,有的在上海,有的在乌鲁木齐,有的在齐齐哈尔……





  “我从部队退伍后,做了几年毛皮,收入不稳定,就在乡厨协会的帮助下学厨艺做了乡厨,平时一直比较忙,年底以来,天天忙得不得了!”李强边忙边说,春节到来,无论海宁的父老乡亲,还是和海宁有一定渊源的远方客人,都想多买一些海宁老底子的菜肴过年,他从年前起至正月底,每天至少要制作三四千只强哥宴球、10多块海宁缸肉、10多块土羊肉和其他菜肴,所以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忙碌,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多。



  据了解,随着春节的到来,还有300多名海宁乡厨像李强一样日夜忙碌,加班加点地为父老乡亲和远方客人烹饪海宁缸肉、钱塘鱼圆、农家羊酥方、海宁三鲜以及海宁嵌宝鸭等独具老底子年味的海宁特色菜肴。大年初三,广东省茂名市新成立的厨师协会要举办一个美食节,还在年前早早地向海宁市乡厨协会会长马乙未发出邀请,请他前往茂名指导。


  “海宁乡厨春节走俏,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人们对海宁老底子年味特色菜肴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宁乡厨打响了品牌,打出了特色。”马乙未告诉记者,过去,零零散散的海宁乡厨处于无组织松散状态,厨艺参差不齐,卫生保障有限,群众认可度不高,但自2017年海宁在全省率先成立乡厨协会后,年年组织培训、乡厨带证上岗、出台行业规范、开发特色菜肴、开展公益活动等一系列举措让海宁乡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赢得了群众的极大欢迎与好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乡厨协会成立的当年,就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起草发布了《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2018年,该规范升级为嘉兴市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海宁市乡厨协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于2021年7月协助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农村家宴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针对农村食品安全及乡厨操作的规范。此后,海宁市乡厨协会名声大振,目前已引来全省52个县(市、区)的相关组织参观学习,重庆、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外地区市场监管部门或厨师组织也纷纷邀请海宁市乡厨协会前往交流指导,海宁乡厨声名远播,海宁特色菜肴香飘千里。




  目前,海宁有注册厨师1890多人,大部分是失土转型后懂烹饪的农村居民,在协会与高校的帮助下,他们茁壮成长,带动1万多名农村居民就业共富,成为浙江全省的乡厨样板。“今年春节到来,我们本想组织乡厨在海宁全市104个家宴中心烧出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让过年返乡的村民欢聚一起,在共享老底子年味的特色美食中交流沟通,增进情谊。”马乙未表示,但今年由于疫情防控举措优化调整等原因还不完全具备条件,“明年条件具备了,我们再让走俏的海宁乡厨为大家烹饪年味更浓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