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农村,遇上红白喜事,厨师“一块砧板三把菜刀”,食材处理等由亲朋邻居包干,邻里间情谊深厚了,食品安全风险却也居高不下。
海宁,一直是全省农村家宴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排头兵”。如今,农家办宴“脏乱差”不在,犹如大酒店一般。食得放心,为海宁市创建省食品安全市添砖加瓦。而规范化建设管理农村家宴,更是在全省打造出了“海宁样板”。
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是今年我省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今年全省计划建成1500家。截至目前,海宁市已通过达标验收的家宴中心有69家,“阳光厨房”建成率达100%。
“比酒店里实惠太多了,而且吃得也放心!”老徐乐呵呵地说,家宴中心不仅在档次上不比酒店差,而且食品安全也有保障。
(专业乡厨在家宴中心后厨)
走进桐溪家宴中心,70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桌子,舞台上还有各种节目轮番上演,前来参加婚礼的亲友们已纷纷落座。在家宴中心的一侧墙壁上,电子屏幕正在直播厨房内的情况。只见统一着装的家宴厨师们正忙着切菜、上菜,一切规范有序。后厨分为热菜备餐间、冷菜备餐间、烹饪加工间……每个加工室都配有消毒设备,另外还有消毒保洁间,保证食品加工安全,真正实现了“阳光厨房”。
在建设标准化家宴中心的同时,海宁还尽可能保持乡土气息。例如袁花镇长啸村家宴中心占地900平方米,大厅最多能容纳45桌酒席,大灶使用的是传统土灶,烧的是柴火,保留了农家“烟火味”。
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家宴移动厨房全省首个试点
据统计,去年海宁市10桌以上宴席逾15000场次,约235万人次出席,但有80%的农村家宴依旧在农户家中举办。为此,海宁市在全省首个试点开展规范化家宴移动厨房工作,补足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盐官镇安星村的苏桂章家里要摆酒席,请来了“家有喜事”乡厨团队。在现场,正是使用了正在试点的农村家宴标准化移动厨房。
农村家宴移动厨房的细节处理,也媲美酒店后厨。特别是冷菜间,四周用布遮挡形成了一个封闭房间,里面装有两台通电运作的空调,显示实时温度22℃。“在农户自家摆酒,直接入口的冷菜更是要小心。天气热了,就怕食物变质。”“家有喜事”乡厨团队厨师告诉记者,凡是自然气温在25℃以上,他们都会使用空调制冷,同时采用移动消毒灯、食物留样等预防性手段,让东家安心、放心。
把酒店标准“搬”到农村家宴中心和农家,单单硬件好是不够的,软件实力也要上去。这其中,家宴厨师是农村家宴的承办人,也是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
(第二届乡厨大赛现场)
当前,海宁市定期免费开办家宴厨师培训班,培训考核后发放农村家宴厨师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一年。全市“两证一照”市场准入备案现有1226人。同时,市乡厨协会定期举办乡厨大赛,全市乡厨都能参加。
对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厨,海宁还依据《海宁市农村家宴厨师记分评价办法》进行评价,健康证明、培训学习、家宴制作等都被列入考评内容。指定期限内,扣加分累计-20分以内的为红榜,厨师将被推荐;-21分至-30分为灰榜,厨师将被约谈;-30分以上的纳入黑榜,厨师一年内禁止从事家宴服务。
“以前我们在农村烧菜,同样一块砧板,又切蔬菜又切肉食,现在规范多了。”付旭升是一名拥有20多年老经验的乡厨。他说,如今,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的要求下,每一名乡厨都会准备多套砧板、刀具和容器,制作加工时生熟分开,“你只有做得好,才能换来老百姓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