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农村家宴
海宁:扎实推进农村家宴中心标准化建设
发布人:myw发布时间:2018-01-06 15:24:43

    近日,嘉兴日报、嘉兴新闻网、嘉兴电视台、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也对咱们海宁的农村家宴标准化进行宣传报道。

  浙江省首个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地方性标准的出台,掀起了食品安全新风尚。

  关注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监管部门、社会大众,咱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心、关注。在没有出台规范以前,农村“土厨师”烧菜就是“一块砧板三把刀”,同样一块砧板,可能又切素菜又切荤,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出台新规对农村家宴怎么摆制定标准

  在海宁一户村民家的婚宴上,乡村厨师们正忙碌的做着准备,切菜、装盘、分工合作。比起以往大厨们熟练的刀工,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刀下的彩色砧板。“蓝色是切海鲜的,红色是切肉类的,绿色是切蔬菜的。”厨师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叫“色标管理”。除了砧板之外,农村餐饮公司在餐具、容器、生熟食的制作加工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承包这场婚宴的嘉兴市尚品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管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一批试点实行海宁市《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标准”)地方标准的餐饮企业之一。一份标准彻底改变了企业以往承接农村家宴的陋习,尤其是农村土厨师烧菜“一个砧板三把刀”的旧习。

  参与这场婚宴餐食制作的九名厨师和助理在各自的工作区域,都有专门的砧板、刀具和容器等。在食物加工制作时,也做到了生熟分开不混用。特别在加工海鲜时,设置专门区域,与其他操作台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在切配时,就能防止海鲜溅入其他食材。

  记者从规范的发布单位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16年海宁市将农村集体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保障项目列入了市政府十大时事民生保障项目,为此全市开展了农村家宴中心标准化建设,农村家宴厨师资质认定等七项工作内容,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设标准化农村家宴服务中心30个,建设农村家宴服务中心阳光厨房30个。据悉,其中出台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地方标准,就是今年推进民生实事诸多工作中的一项。标准对农村家宴在餐前、餐中、餐后准入标准、服务规范、餐具食材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把原来农村宴会安全由非专业的宴会举办人负责模式改由专业的企业、厨师和家宴中心担责的模式。

  “今后吃农村家宴跟上饭店一样安全。”不少人纷纷表示。

  是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做了很多工作。

  “七位一体”打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升级版”

  规划引领 实现硬件达标

  出台《农村家宴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农村家宴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财政补助办法》,在农村居民集聚度比较高的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家宴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成的中心按照A、B、C三个等级进行标准化达标评定。

  在线监控 实现明厨亮灶

  要求已建成的阳光厨房视频显示区域和透明展示区域显眼位置标识“明厨亮灶,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字样,在就餐区域醒目位置统一公示厨师资质(营业执照、健康证明、培训证明)、家宴菜单、主要食材索证索票信息。

  资质认定 优化厨师准入

  进一步明确农村家宴厨师承办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申领“农村家宴服务管理”经营范围的个体营业执照、获取农村家宴厨师培训证书、取得健康证明等作为农村家宴厨师备案登记准入条件;鼓励农村家宴厨师与餐饮服务管理公司签订劳务合同,由餐饮服务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签约厨师并承担相应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提升标准 优化厨师服务

  制订全省首个《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明确农村家宴厨师的资质要求、素质要求、服务程序和操作要求,将农村家宴厨师服务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鼓励各镇(街道)组建农村乡厨协会,全市面上成立农村乡厨联合协会,加强农村家宴厨师的自我管理。

  规范保洁 普及餐具消毒

  要求一次性消毒餐具配送企业和农村家宴服务中心的消毒保洁专间安装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对清洗消毒过程进行在线监控。对一次性消毒餐具和农村家宴的已消毒大型餐具加强抽查检验,努力确保农村家宴各类餐具消毒到位。

  风险评价 普及食材抽验

  实施农村家宴主要食品材料风险监测工作,针对农村家宴的习俗特点制订年度食品材料检测计划,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批市场、市镇农贸市场、家宴配送中心、农村调味料批发部经营的食材进行不少于1000批次的检测。

  明确责任 普及保险保障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所有镇(街道)实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各镇(街道)每年为农村集体聚餐投保。发挥保险对农村家宴厨师的管理功能,明确未经镇(街道)备案登记或被政府列入黑榜的农村家宴厨师承办的农村家宴,不纳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赔付范围。

  “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家宴中心标准化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家庭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保障,防范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海宁市农村家庭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工作方案》部署,“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家宴中心标准化建设。

  一是提前介入,合理规划。出台《海宁市农村家宴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积极推广农村家宴中心建设。基层市场监管所与镇(街道)食安办组成家宴中心建设指导小组,提前介入村(社区)家宴中心进行建设指导。在实地查看、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作农村家宴中心规范化建设图纸,合理规划布局、划分功能区域,规范配备供水、冷藏、清洗、消毒、保洁、防蝇等设施设备。要求村(社区)严格依照图纸推进家宴中心建设,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进程。

  二是建章立制,严把三关。由基层市场监管所牵头制定各镇(街道)《村(社区)家宴中心餐饮服务管理规范》、《家宴中心申报、备案、指导流程制度》等操作管理制度,严把操作流程、准入机制、索证索票“三关”。严把操作流程关,定期开展农村土厨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防范潜在食品安全隐患;严把准入机制关,农村土厨师必须凭健康证、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方可进入家宴中心操作;严把索证索票关,进入家宴中心的食品原材料必须提供票据及供货单位证照并报相关村(社区)后方可进入家宴中心,切实保证食品原材料质量。

  三是及时沟通,稳步推进。定期对在建农村家宴中心进行回访,及时发现、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保证建设进度。目前,该市共布点建设或改造提升农村家宴中心30家,计划年底前对各家宴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分A、B、C三级进行达标评定,按评定结果给予对应标准的奖励补助。(来源:新蓝网、